猴姜是什么
猴姜一般指骨碎补。
骨碎补,又名猴姜、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和飞蛾草。
骨碎补属于真蕨目的骨碎补科,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需要去除泥沙并干燥,或通过火燎去除茸毛。
其外形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且有分枝。表面覆盖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质地柔软,经过火燎后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具有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部分样本可能残留叶柄和须根。
猴姜的质地轻盈、易折断,断面为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排列成环状。气味无臭,味道较淡,略微涩口。
毛姜植物介绍
毛姜,即骨碎补,又称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它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属于多年生草本,通常高约20至40厘米。
毛姜的叶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养叶,枯黄色、革质、卵圆形,羽状浅裂,下面有短毛;另一种是孢子叶,为绿色、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为7至13对,宽度约2至3厘米。它的叶柄又短且有翅,孢子囊群呈圆形,生于内部小脉的交叉点。
毛姜主要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广泛分布在湖北、浙江等地。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通过火燎去除茸毛。其根茎扁平条状,长5至15厘米,宽1至1.5厘米,厚0.2至0.5厘米,表面覆盖棕色披针形小鳞片,边缘有睫毛。经过火燎处理后,其鳞片焦灼并有脱落,呈棕褐色,且两侧及表面具有圆形叶痕。
毛姜含有橙皮甙、柑橘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温性和苦味。主要功能包括补肾强骨、续伤止痛,适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等症状,同时还能用于外治斑秃和白癜风。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槲蕨的干燥根茎也可用作骨碎补入药。
猴子姜的功效
猴姜是骨碎补的别名,是一种很有效的中药,对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补肾强骨
猴姜有助于补肾强骨,特别是对于肾虚引起的腰痛和耳聋等症状的治疗。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其元气不足会引发许多不适。腰膝酸软、耳聋耳鸣的患者可以通过食用猴姜来补肾并强健筋骨。
续伤止痛
猴姜也有续伤止痛的功效,有助于愈合因外伤导致的骨骼损伤。在临床上,猴姜常用于筋骨折伤和跌扑闪挫的恢复。
治疗斑秃
斑秃是掉发导致的秃顶问题,使用猴姜可以促进毛发生长,适合严重掉发的人使用。此外,猴姜也有助于治疗白癜风。
副作用注意
虽然猴姜功效显著,但作为药材应谨慎使用。它偏温热,适合阳虚和寒湿患者,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上火。
猴姜概述
猴姜是骨碎补的别名,主要来自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根茎,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省区。
骨碎补的功效包括补肾强骨和续伤止痛,适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和筋骨折伤等问题,外用则可治疗斑秃和白癜风。
推荐用量为3至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