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门,未必要关一扇窗 | 专栏

「跨界培养、跨项选材」:成就新生代优秀运动员——由北京冬奥想到的点滴。

专栏作者:有的谈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短短17天的赛程,中国代表团不仅完成了全项目参赛的目标,同时在获取的金牌与奖牌数上创造了崭新的历史记录。

尼泊尔奥运会得过奖牌吗,中国的国球是什么?

参加北京冬奥会的177名中国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其中约1/5并非从运动生涯之初就专业从事冰雪项目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运动员为跨界跨项选材。来自天津的闫文港,最初是一名跳远运动员,通过近6年的钢架雪车专业训练,成为我国唯一一位通过跨界跨项选拔获得奖牌的选手。闫文港在2016年转型练冬季项目时已经19岁。

受到全民追捧的两位00后冬奥小英雄——谷爱凌与苏翊鸣,通过两金一银和一金一银的辉煌战绩,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出众的综合素质表现,成为目前碾压文体两界的顶流明星。

只有14岁的苏翊鸣,加入国家队前只是一个热衷演艺事业的滑雪爱好者;天才少女谷爱凌的专长和爱好广泛,包括田径、篮球、芭蕾、钢琴、歌唱、模特等。她不仅获得了奥运奖牌,还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尽管在比赛中遇到挫折,二人却没有因此沮丧,反而通过技术难度的提升,创造了更好的表现。两位选手在世界大赛中展现出的自信和心理调调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夺金似乎显得如此轻松。

尼泊尔奥运会得过奖牌吗,中国的国球是什么?

在竞技体育的巅峰舞台,胜利真的如此容易吗?

2004年,澳大利亚体育学院(AIS)科学家聚焦运动员的整体能力,计划通过体能训练培养出能够参加2006年冬奥会的女选手。他们选择了参加过田径、体操等项目的女运动员,尽管外界不看好,但结果显示——运动员的多项背景帮助他们在冰上比赛中脱颖而出。

实际上,运动员的“感觉”似乎不那么重要。短短10周内,梅丽莎·霍尔在冰橇世界锦标赛上表现优异,参加了冬奥会。而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的跨界选拔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成功,成为教材案例。

澳大利亚和英国在跨项选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们的成功提醒我们发现人才的多样性和提供多种机会的重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证明,运动员不必过早集中于单一项目技术,跨界和多元化背景将为他们的运动生涯带来更多可能。

像谷爱凌和苏翊鸣这样的运动人才,展现了全面发展的新趋势,也带给了我们新的思考。如何在传统运动员培养机制中融入更多的跨界思维与实践,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尼泊尔奥运会得过奖牌吗,中国的国球是什么?

最后,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未来的新一代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