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讯 据《足球报》报道,近日在苏州举行的中国足协大区青训中心会议上,青训总监加藤龙二介绍了大区青训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他曾任职于日本福岛国家青训学院,并组织与会人员讨论了U15和U17球员的发展画像及培养模式。

由于长期从事日本青训工作,加藤龙二分享了不同年龄段青年球员的发展模式,同时指出中国少年足球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12到15岁这个阶段,中国球员普遍面临基本功细节不够扎实、只使用惯用脚、跑动量不足以及参与训练和比赛时接触球次数较少等问题。

苏州青训中心总监倡导启发式战术布置,提升教练与球员互动

他还展示了一幅关于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曲线图,其中包含三条主要曲线:第一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该指标在0至20岁期间持续下降;第二是神经系统发育,从0到10岁快速上升,而后在10到20岁的成长速度趋缓并稳定;第三则为肌肉/骨骼系统生长,以及学习运动能力,这一过程同样是在0至10岁迅速提高,但之后有所波动,直到15岁后逐渐提升。针对各个年龄段,他明确提出身体、技术、战术及对抗的发展路径,即将0-11岁设定为导入期,12-15岁的基础要素贯彻期,以及16-17岁的独立发展期,再到18岁后的完成期。

苏州青训中心总监倡导启发式战术布置,提升教练与球员互动

加藤龙二强调,一贯指导原则对于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体育培训非常关键,应保持一致性的培养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未来职业选手的发展。此外,他还进行了有关U15与U17球员特点分析的小组讨论,与会者被分成若干小组,对这两个年级层次进行深入解析,各小组需总结出这些年轻球员应具备的能力特征。

基于以上探讨,各小组又展开了第二轮讨论,为每个年纪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这也反映出国少队教练团队一直秉持的方法论:训练和比赛分析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种由学生主导、小组合作,总结经验再辅以教练讲解的新型互动形式。在我所在的小组六人中,我们聚焦于17歲年轻人的画像,通过集思广益认为这一阶段正是他们向职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因此阅读比赛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议教练们采用启发式而非指令式的方法来教授技战术内容,并鼓励赛后多角度评估决策可能性,同时给予适当指导,以帮助学子不断进步。

苏州青训中心总监倡导启发式战术布置,提升教练与球员互动

图片来源:《足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