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1日讯 韩媒《朝鲜日报》撰文指出,本届亚冬会中国队凭借主场之利,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文章标题为“东道主占据绝对优势…亚冬会凸显强烈的主场倾向”。

在历届亚冬会上,东道主通常享有特殊的竞争优势。在迄今举办的九届赛事中,除了1999年江原道亚冬会外,其余所有东道国都位列奖牌榜首。其中,日本获得4次,中国3次,而哈萨克斯坦则取得1次冠军。

中国主场优势引发争议:赛程与项目设置如何影响韩国选手表现

分析认为,在2011年的阿拉木图亚冬会上,哈萨克斯坦通过增加本国擅长项目并剔除主要竞争对手所擅长项目,从而成功夺冠。他们取消了中日韩选手常胜于冰壶和单板滑雪等比赛,并增设了滑雪定向(运动员使用地图与指南针进行定位)及班迪球(融合足球与冰球的一项运动)。此外,他们还恢复速度滑冰中的男子10000米和女子5000米长距离赛,同时取消了1000米赛事。这一策略使得他们在滑雪定向上设置8枚金牌,实现包揽。最终,该国以32金战胜日本、韩国各13金以及中国11金荣登榜首。

作为此次赛事的东道主,中国也遭到了一些批评。从赛程安排到项目设置,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上的便利。例如,他们取消了速度滑冰集体出发项目,却新增非奥运类别——速度滑冰100米。同时,“家门口”的裁判偏袒行为屡见不鲜。

中国主场优势引发争议:赛程与项目设置如何影响韩国选手表现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由于缩小赛道宽度,使得善于外侧超车的韩国选手受到限制。尽管韩国队试图提前适应环境,却被安排在下午训练,而中国选手独占上午时段。奥运三金王崔敏静对此表示:“我从未获得过上午训练机会。”她面露苦涩。而另一名选手金桔里则称:“因为不习惯早晨比赛,所以感到很紧张,但结果还算不错。”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短道队唯一一次参加上午训练是在混合接力2000米决赛,这已经是实战而非简单练习。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收获6枚金牌,以保持传统强队形象。

中国主场优势引发争议:赛程与项目设置如何影响韩国选手表现

另外,在女子速度滑冰100米竞逐中,李娜贤与金旼善囊括冠亚军,让中国仅能屈居第4至第6名。然而,在男子100米方面,中国选手高亭宇表现优异,为国家赢得一枚宝贵金币。

回顾历史,例如1996年哈尔滨举行的亚冬会上,当时著名短跑高手全利卿率先冲线,但却因裁判判断杨扬以微弱差距夺冠,引起争议;再如2007年长春站点,上述问题更是愈加严重,中韩之间甚至出现由当地直接指派本土裁判执法的问题。这些情况无疑让人深思体育竞技公正性的重要性。